他给自己设计的核聚变装置,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装置的控制核心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一旦相关的材料被压缩,性能肯定会大大增强,就不存在控制上的问题了。

        两人开始讨论起来。

        陈泽书是核专家,他对于核反应机制非常了解。

        赵奕对核反应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核心的设计都是他完成的,但针对内部反应相关内容,以及真正核聚变发生时,内部反应的情况,了解的还只存在于书面上。

        这主要因为赵奕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高能粒子研究,也没有真正参加过核试验,或者是分析内部反应相关的工作。

        两人一起讨论、一起计算。

        他们很快就得到了结论,如果换成是压缩五倍的原料,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就能大大减少原料消耗,数值差不多在两倍左右。

        这和原料粒子能量增强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被压缩后的原料,参会反应会变得更加充分。

        后者才是关键。

        实际上,哪怕是原料被压缩,粒子吸收能量也是有限的,因为Z波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而能量是守恒的,被粒子吸收的能量肯定不高,就算全部都增强释放出来,也不会太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