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是个重要的分水岭,铁元素拥有最高的比结合能,简单来说,就是原子核状态‘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核重组。
为了获得更高的能量收益,轻核要通过‘聚变’来变成更重的原子核,重核相反是通过‘裂变’让原子核更轻。
这是两个研究方向,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
理论上任何物质,哪怕是地上的泥土,在极端的环境下,都可能会发生核反应。
前提是‘极端环境’。
显然,地球上不存在像是恒星内部一样,超高压、高温的极端环境,绝大部分原子核稳定的元素,根本就没有发生发生核反应的可能,哪怕是强行创造出相应的环境,因为制造环境本身需要的能量太高,肯定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核反应的主要材料,还是那些容易发生核聚变或裂变的元素。
这些基础的内容,赵奕早就了解过了,他知道的还更多,但是和真正的核专家讨论,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
核专家看待这些问题,是站在微观物理、数学角度的,他们的讲解非常的高深,能说出很多的元素核变反应,还有确切的实验数据。
等等。
这些让赵奕收益匪浅,同时也产生一种了无奈,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差不多就等于告诉他,“核反应只能从现有的理论入手去改进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