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看了胡志斌一眼,发现对方似乎不意外,也知道之前肯定有商量的,但是他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大学内开设公开课,主讲自己的三维震颤波形图、粒子边界理论,等于是给他一个宣传、推广理论的平台,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最终他同意了。

        理学院大办公室里,和院长周立斌以及几个教授、老师,说了说开设公开课的事情后,赵奕就回到办公室整理起资料,他脑子里则不断思考着学术成果问题。

        不是对学术问题进行思考,而是整理完成的成果。

        他的学术成果有很多,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乃至于没有公开的化学材料,等等,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数学,确切的说是解析数论,因为他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的证明。

        赵奕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它们只能算是完成了‘数学证明题’,只不过证明的难度非常高而已。

        显然。

        理学院也有同样的看法。

        世界难题的证明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完成也就是完成了,并不具备继续上升的潜力,感觉就像是‘一次性’的学术成果,三维震颤波形图和粒子的边界理论,才是最最重要的成果。

        三维震颤波形图的潜力很强,继续研究下去会发现很多东西,也能直接顶替黎曼猜想用在很多领域上。

        粒子的边界理论的研究潜力就更强烈,依靠其中最核心的能量理论,可以探索微观粒子的数学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