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阮文烨、张宏志以及黄钟都看到了邮箱里的邀请审稿邮件,他们感兴趣的下载下来,就开始认真的研究。

        阮文烨从事对撞机数据分析工作,对量子物理非常了解,但牵扯到粒子物理、解析数论为基础的复杂数学构架等问题,还是看的有些头疼。

        他只看了一页,就不再继续了,而是直接给《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发了个回复邮件,“这篇超对称性研究论文,内容太深奥复杂,但既然是赵奕的研究,我的意见就是直接发表,不用审稿了。”

        《数学物理期刊》编辑部看到回复邮件只能苦笑。

        阮文烨说的也有道理。

        赵奕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理论物理是数学的分支,他以自己创造的粒子边界理论,去研究超对称性问题的论文,直接发表出来似乎也不错,谁还能比他的数学能力更优秀呢?

        张宏志是科学院物理系的主任,他是很要面子的人,但研究的方向最不对口,他连一页都没有看完,都打算找一群人一起研究。

        “这也太复杂了吧?”

        “粒子的能量构建,我没认真研究过啊?还要先去研究能量构建问题,才能继续去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