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有资格评院士的数学家,都干脆放弃了今年的增选资格,因为他们能预料到尴尬。

        别说赵奕评得上评不上,和赵奕一起评上了,就不尴尬吗?

        到时候被报道出来,也许会被人当笑话看,出去都没什么颜面,还不如就当个教授来的好。

        那些评上院士的数学家,也都希望赵奕能评上,否则他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数学院士’,普通人肯定会这么想,“赵奕都没评上院士,你凭什么能当数学院士?成果比赵奕高?”

        这就尴尬了。

        其他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只要是发表看法的,就都是对赵奕表示支持,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敢逆风而行说不支持。

        事实上,学术圈可不和谐。

        学术圈和其他圈子,说白了也都差不多,一片和谐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做同样研究的就是竞争对手,不同研究也存在‘学术鄙视链’。

        在针对院士的增选上,各方的心思就更多了。

        赵奕评选院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年轻,就像是钱智金分析的,一个年轻的凭借成果上来了,肯定会影响那些‘熬资历’、‘拼人脉’的老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