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对撞机,我也见过、还进去过,看过好多的实验数据,确实很有意思。对于微观物理的研究很有用。”
“不考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站在学术的角度上来讲,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想必杨教授也是,对吧?”
杨镇宁肯定的点头。
如果不考虑超大额的资金投入,谁也不可能反对建造一个大型的物理实验设备。
“但是呢,投入成本是一定要考虑的,因为牵扯到非常大的投入,这个投入具体值得不值得,就是争议的地方。”赵奕把事情分析的很清楚了,产生争议的地方就在于如此高投入是否值得。
他继续道,“所以我不反对建造最大型的对撞机,我反对的是‘现在’建造。”
“时机不对啊!”
听到赵奕的说法以后,其他人都认真看了过来,就连杨镇宁都觉得,他的说法很新颖。
“一个是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我们有必须用到对撞机的需求吗?反正我个人暂时没有,就算有用到一些数据,欧洲那边共享出来的也足够了。”
会议室里好几个人跟着点头。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建造好以后就有了,但对撞机是用来验证的,而不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否则还要理论物理学家干什么?国外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希格斯问题,到现在才被对撞机验证,而不是对撞机有了什么新发现,然后再去分析是什么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