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博尔继续道,“好吧,年轻人,为了帮你解除困惑,我就仔细给你讲讲吧。”
“现在的撞击实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粒子标准模型,寻找上帝粒子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但你知道为什么叫‘测试’实验吗?测试,也就不是‘正式’,现在对撞机效能并不足以支持寻找到新的粒子,我们现在所做的汇总、分析,也许能得到一些成果,但更多的是吸取经验而已。”
“寻找新的例子有个最可行的方法,比如当新的粒子足够多的时候,它对整体数据的影响肯定会增多,汇总、分析数据时,就能在新粒子的位置,找到明显的凸点。”
“而以目前对撞机的性能来说,寻找上帝粒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博尔和埃德米尔的说法不同,但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说,即便希格斯粒子存在,也因为数量实在太少,对整体数据影响不大,并不足以被找到。
基博尔谈起了寻找希格斯粒子方法,就是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寻找数据中的异常之处。
赵奕听完以后,感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是正常去寻找希格斯粒子,肯定是做重量级的撞击试验,要汇总大量的数据,从而在125GeV的位置,找到明显异常的凸起点。
显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