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提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点,留作种鸟的猛禽,跟带上山干活儿打猎的猎鹰,在养殖跟后期管理上,其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作为种鸟,要的是品相跟血系的纯净,可以稳定生产品质较高的子代扩大种群。
在保证每天基础活动量的前提下,让种鸟健康生活就够了。
而作为实战猎鹰,就要更加麻烦了,好鹰都是在实战中慢慢训练学习磨炼才能得到的,对体能以及实战的表现,要求更高一些。
岳峰之所以跟这五只鹰雏子保持极高强度的亲和性,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接触,评估雏鸟的性格特质,为以后做提前准备。
哪只雏鹰的胆子小,性格敏感,哪只雏鹰的性情稳定,胆子大还亲人,在岳峰的养殖日志当中,都有持续的评估跟进。
等后续雏鸟长大了,进行后续的配对,会作为一手的资料。
从出窝到雏鸟离巢,前后时间跨度,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这些已经会飞的雏鹰,将岳峰的新家周围一两公里范围,当成了自己的活动地盘。
换成不太懂其中关键点的养殖者,根本就没法有效的控制雏鸟的活动,毕竟长着翅膀的玩意儿,离巢之后到处飞,人也没办法。
但是岳峰是谁,前面铺垫的吹哨叫远喂食这些条件反射,早已经刻到了雏鹰的骨子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