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用放大镜扫过邮戳,又拈起最薄的那封,对着光看纤维走向:“08年的信,用的是英雄牌方格稿纸,行间距0.8厘米,和你妈给校刊写散文时一个习惯。“指尖移到12年的那封,“这里,''秋深露重''写成了''秋深路重'',她从前最讲究平仄。“最后停在17年的信上,“你看这句——''小默今天吃了两个包子'',主谓宾结构完整,但少了她从前必加的''听王婶说''。“

        沈默的后颈泛起凉意。

        他翻出母亲的日记本,08年的字迹是簪花小楷,到17年已歪扭如孩童涂鸦。“她不是老了。“林老师摘下眼镜,指节抵着眉心,“是放弃了表达。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话永远到不了终点,语言就会退化成最原始的形态——自言自语。“

        解剖室的白大褂搭在椅背上,随着空调风轻轻摇晃。

        沈默突然冲向自己的工作台,抽屉被拽得哐当响。

        他抽出一沓近期的尸检报告,摊开在林老师面前:“您看这个。“

        老人凑近。

        第一份报告写着“死者肋骨骨折呈放射状分布,符合高处坠落特征“,句子结构严谨;第三份变成“如果是坠落,肋骨应该断;要是推下去,可能不同“;最新一份则是“如果,如果,如果......“

        “重复假设句,复杂从句减少。“林老师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和你母亲后期的信件,语法频率完全重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