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座无虚席

        黑色绸带在通风口的微风中轻晃,打的是标准的蝴蝶结,和1983年汇演照片里舞者系的那个,分毫不差。

        沈墨的后槽牙咬得发酸,指节抵着展柜玻璃,凉意透过皮肤渗进骨髓。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一下下撞着肋骨——这不是巧合,不是旧物自然老化的偶然,是某种东西在「模仿」。

        就像凶手在现场留下与死者习惯一致的痕迹,刻意制造「自然死亡」的假象。

        “小吴,调全市近十年所有与‘舞台’‘谢幕’相关的公共事件记录。”他突然转身,外套下摆扫过苏晚萤怀里的平板,“时间跨度从2013到2023,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未完成演出’‘集体性精神异常’。”

        技术员小吴正对着三台电脑屏幕敲键盘,闻言指尖顿了顿:“沈哥,你要的这些…涉及市政档案、医院急诊记录、甚至自媒体报道,得黑进几个系统——”

        “现在。”沈墨的声音像淬了冰,“地铁猝死姑娘的尸检报告里,脑内啡肽峰值出现在死亡前0.3秒,和舞鞋第一次激活时的受害者数据重叠率97%。它在进化,小吴。”

        小吴喉结动了动,鼠标点得飞快。

        监控室的打印机突然开始吐纸,沈墨接过飘出来的A4纸,指腹划过油墨未干的日期栏:2015年工人文化宫话剧《未命名》因灯光故障中断,三个月后某中学晚自习集体鼓掌至手掌淤青;2018年坍塌事故后,2019年社区合唱团排练时全员保持鼓掌姿势三小时;2022年少儿舞蹈比赛因暴雨取消,三个月后全市五家商场出现顾客滞留鼓掌现象……

        “间隔周期。”沈墨突然按住打印纸,“2015到2018是13个月,2018到2022是48个月?不对。”他抓起笔在空白处画时间轴,笔尖戳破纸张:“13周!13乘30天是91天,2015年3月12日,后续异常6月11日;2018年坍塌是5月7日,集体鼓掌8月6日——都是91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