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年,为防范台湾郑氏再次攻打江宁,清廷在黄山等沿江要点设置炮台,并重建黄山到肖山一线的烽火台示警体系。之后一百多年,江南地区再无战火,也无海盗之忧,江南绿营变得愈发废柴,炮台也都成了摆设。

        乾隆四十九年,赵新他们在扬州抢了数十名“瘦马”,然后大摇大摆的过了江阴,沿岸守军和绿营都是干瞪眼,一炮未发,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此举简直就是在清廷脸上扇耳光,于是刚刚上任的江南提督蓝元枚就成了最大的倒霉蛋,被锁拿至刑部大牢关了好几年,直到林爽文之乱才被重新起用,出任参赞大臣率兵前往台湾。

        为防北海镇再度袭扰江南,经时任江苏巡抚闵鹗元上奏,清廷从乾隆五十年开始在吴淞口的崇明岛增设炮台,同时扩大黄山炮台的规模,又增修了石牌、黄田港等多处炮台,配备了新铸大炮上百门,其中还有一门被称为“扬威大将军”的万斤铁炮和数门五千斤的铁炮。

        谁料到了乾隆五十五年,清廷再度被啪啪打脸,而且还是大巴掌猛抽的那种。

        北海镇派人在扬州于深夜公然攻打府衙劫狱,然后堂而皇之的带着焦循、钟怀、黄承吉三家一百多口冲出北门,乘船沿江而下,有惊无险的冲过了江阴炮台和吴淞口炮台的封锁线,再度震动天下。

        当时接到请罪折子的乾隆差点被气疯了,震怒之余的他虽然下旨问罪有关人等,但也明白仅凭炮台和水营是很难挡住北海镇的快船和火炮。

        正在愁眉不展之时,新任江南提督王柄上折子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在黄田港和对岸的靖江沿岸囤积数十条大型沙船,船舱中预先放满条石,一旦北海军来犯,直接沉船堵塞航道,实行封锁。

        好么,堂堂大清水师,不敢在外洋与北海贼决一雌雄,只能龟缩在内河沉船防守,实在是懦弱他妈给懦弱开门--懦弱到家了!

        乾隆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这是唯一阻止北海军进入长江的法子。

        没辙啊,江南的财赋和湖广的粮米对清廷实在太重要了!满清在西逃之前必须要在江南搜刮到充足的钱粮,否则将很难养活上百万满人,维持数万大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