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满人汉化严重,通晓满语的人才稀缺,再加上考试的内容都是满蒙文,导致翻译科举每届取中的人很少,多的时候三四十人,少的只有十几个。
翻译进士通常都会得到重用。一般会派往理藩院磨炼几年,然后再进入内阁,成为内阁中书或贴写中书,负责用满蒙文字抄录内阁档案;之后就会被派为驻外的办事大臣、驻防将军、尚书,甚至高居内阁大学士。
最后一人则是兵部侍郎玉保。此人今年也是42岁,正黄旗,而且还是乾隆四十六年的进士,在军事上很有见解。
看出来没有?嘉庆找的人都是年富力强的满蒙大臣,一个汉人也没有。现在他除了朱珪、董诰、王杰、刘墉等寥寥数人,基本上已经不信任其他汉人大臣了。现在各地的封疆大吏即便有汉人,那也是出自八旗汉军。
这事其实很简单,满清要西逃,能舍家抛业的跟着走的汉臣有几个?与其相信这些人,还不如相信老母猪会上树。
就像礼部尚书纪晓岚,虽然他年届七十,每天仍能吃十几斤肉,而且体力还挺不错,可河间纪家能跟着朝廷举族西迁吗?
再有就是刘墉。嘉庆固然不怀疑刘墉本人的忠心,可诸城刘氏家族呢?前不久尚虞备用处接到从山东发回的密报上说,北海军拿下青州府后第一批接见的地方士绅里,就有刘家的人。
乾隆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对嘉庆语重心长的提及,一定不要忘了八旗满洲才是国家根本,谨防汉人阴柔狡奸积习浸淫。汉人可以用,但要有制衡,要时刻提放。
清廷很清楚赵新那个“前明赵王”的称号是多么的荒诞不羁,可这个名义对汉人,尤其是对江南士林的影响力还是很大。归根结底,就是汪中那些人不断地替他鼓吹背书,还到处散布流言。
好吧,一想到汪中、刘台拱、洪亮吉、江藩他们八个,嘉庆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如今又加上了袁枚和赵翼。
九月中旬的时候,江苏按察使布颜在密折里奏报的一件事引起了嘉庆的高度警觉,那就是袁枚和赵翼在去年的七八月间居然同时消失了一段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