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穿越众里有不少人对此做法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那些人觉得这年月的“民间反清组织”完全可以争取过来,通过引导或强制手段令他们改弦更张。就算不行,当个夜壶用也是好的。

        为了在穿越众内部达成统一认识,让大家明白八卦教和其他白莲教派系的危害,赵新便趁着春节回家前大家凑到一起的工夫,来了场茶话会,用详尽的资料和事实好好给大家上了一课。

        当穿越众们看到段文经供述的材料,再听了赵新的讲解,这才明白,敢情十七世纪的大清朝就已经有不输于现代的大型诈骗集团了,而且还是标准的金字塔拉人头模式。只不过人家销售的产品叫“信仰”!

        康熙初年,山东单县刘佐臣以《五女传道》为宝卷,借鉴了闻香教的“教阶制”,创立了八卦教的前身收元教。虽然一开始的名字不叫八卦教,可组织架构却是来自《八卦图》,也就是“内安九宫,外设八卦”。

        除了自称“中元九宫教主”的总教首,“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门均设有掌卦门主,实行家族世袭制。在掌卦之下,设有六爻,分别是开路真人、挡来真人、总流水、流水、点火、全仕。

        达到全仕一级就可以开坛收徒,到了流水就可以独立核算,当了真人就有财权,同时裁决某一地区教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生杀大权,可以赐封教职。

        在全仕之下,还有传仕、麦仕、秋仕等分工不同的教职。想升级,除了不断掏钱捐献,还要看“功行”。而“功行”的大小取决于招收徒弟的多少,也就是谁手下人多谁的级别就高。

        收元教草创之初,信徒寥寥,当时最早立的卦门就是离卦和震卦;前者由河南商丘的郜家世袭,后者则是山东金乡侯家世袭,后来又多了一个菏泽王家,与侯家分庭抗礼,共同执掌。

        再后来,坎卦、艮卦、巽卦、乾卦、兑卦各门相继成立,由此形成了一张北到直隶东明,西到山西定襄、南到山东菏泽、东至曲阜的庞大地下网络。

        到了乾隆中叶,收元教改名为清水教。在之前的一百多年里,八卦教的内幕一直无人知晓,这个庞大的“古代诈骗集团”已经被大大小小的世袭传教家族所把持。他们每一家都是当地的大地主,家财万贯,田亩数十顷,家里的仆人、长工和佃户都是门徒,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乾隆三十七年,因震卦门门主王中暴露,已经世袭传承了六代教首的刘家被清廷查出,几乎一网打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