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诺夫闻言大喜。他也是没办法,别看北海镇占领了西伯利亚后废除了农奴制,使得流放农奴和囚犯都成了自由民,可自由民疯了才会来美洲呢!

        西伯利亚固然荒凉,可那也分跟谁比。阿拉斯加已经不叫荒凉了,根本就是不适合生存的蛮荒!

        1784年的时候,东北美公司的创始人舍利霍夫好不容易招到了一百多人,派往阿拉斯加定居,十年过去,就剩了34个,而且几乎都是酗酒者和痞子。在减少的人里大部分都是病死的,所以巴拉诺夫才请求金门方面能派个医生。

        在之前和舍利霍夫的通信中,他得知了战俘的事,思来想去,便打起了那帮人主意。他都想好了,只要赵新点头,他就以欺骗的方式把人忽悠过来,签合同,搞债务陷阱,扣下证件不让回去.反正不干上个七八九十年不算完。

        好吧,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巴拉诺夫还真就是这么干的,否则俄国人在阿拉斯加根本坚持不下去。所以说,缅北园区的那些手段并不新鲜,十八世纪就已经有人玩了。等到了十九世纪,华工被“卖猪仔”的手段也都差不多。自己人坑自己人,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赵新并不知道巴拉诺夫的鬼算盘,此刻他脑海里在想着要不要往阿拉斯加运一批移民。

        清军俘虏?满洲权贵?不过这念头他很快就放弃了,或者说暂时不考虑。

        西伯利亚地方大着呢,光是一个冰城雅库茨克就能让人欲死欲活。问题是雅库茨克夏天还能走水路,可阿拉斯加.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跟不上,很快就得死光光,还不如一枪崩了呢。

        想要占领一个蛮荒之地,首先就得解决吃饭的问题,建了据点,下一步就是开垦耕地。可是在阿拉斯加搞农业?别说十八世纪了,二十世纪也搞不定。

        话说历史上美国收购阿拉斯加后,除了淘金客就没人愿意去定居。后来虽然建立了一些城镇,但都是矿业城市和军事基地,粮食要从外运。1935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马苏河谷试验农业区”的名义,从明尼苏达等农业发达的州,招募了203个有丰富农作经验的家庭,迁入河谷生活,每户可分到十六公顷的永久土地。自此,阿拉斯加算是有了农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