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粮食再说钱。但凡打仗,关饷、赏钱的开销就跟流水一样。可偏偏盛京是最不缺钱的,在城内户部的银库里,还存着三百多万两白银。
乾隆四十二年,因盛京户部入不敷出,乾隆特意传旨从京城户部调拨过来一千万两永久储存,用于改善其财政。
后来清廷在吉林用兵的军饷也从中划拨,几年下来,还剩下这么多。最后是兵,这个就更不用提了。
城内的八旗兵原本就高达一万五千人,加上他们的家眷,总数不下十万。
以前是嫌兵多空耗钱粮,限制当差人数,现在是有多少兵都觉得不够,城内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旗人男子全部被征召。
古代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军队只要能发的出军饷,官兵能吃饱饭,士气就不会全面瓦解,依然保有战斗力。
是以城内的清军虽然野战打不过北海军,但坚守城池的勇气仍在。到了农历八月初--也就是西历8月底的时候,城外的高粱熟了,于是北海军开始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收割高粱。
赵新之前带着补给来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庄稼收获的时间,打的就是
“因粮于敌”的主意。高粱的口感虽然比白面差,但热值比大米和白面都高,每一百克的热量是350大卡,而且富含粗纤维。
对于那些北方籍贯的北海军士兵来说,高粱是他们从小到大的主粮,吃小麦不过是这几年的事。
“大军门,北海贼在收城外的高粱!”来者是盛京的户部侍郎伯麟,此人同时还兼任奉天府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