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沉下心,将目光放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局势进行通盘考虑后,便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在经过他和刘胜、吴思宇、王远方等人多次讨论并交换意见,并征询了陈青松等人的建议后,北海镇对天山地区的战略方案最终形成。

        那就是在稳定天山南北两路的基础上,无论如何也要西出葱岭,进入帕米尔高原以西,将原有的西部疆域加以拓展。

        话说经过长期的统一战争,满清在三十五年前终于消灭了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天山南北两路,自汉唐之后再一次将中原王朝的疆域延伸至帕米尔高原之际,中亚西部的政治格局同样处于激烈的动荡与重组之中;而在这一过程里,帕米尔的周边地区已经沦为中央王朝与中亚强权之间冲突博弈的中心舞台。

        首当其冲的便是“布哈拉汗国”的没落和“曼格特王朝”的创立。新任统治者为了消灭境内的割据势力而不断发动战争,使得汗国陷入长期战乱之中。河中局势的动荡波及到帕米尔一带,无论是巴达克山、浩罕汗国、喀什噶尔和阿富汗人都介入了这场内讧。

        另一方面,曾是布哈拉汗国将领的普什图部落酋长艾哈迈德沙赫,于1747年7月在坎大哈称王,开创了杜兰尼王朝,成为阿富汗国家的缔造者,并于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征服了西起呼罗珊、东至克什米尔、北抵阿姆河、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区域。之后他又发起远征,将势力延伸到帕米尔高原西南地区。

        此外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沙俄帝国也在蠢蠢欲动,其殖民扩张的触角即将伸向中亚腹地,迫使赵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发生在三十五年前的“普拉希战役”,它在后世被认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的开始,其结果便是英国人开辟出了一条由喜马拉雅至帕米尔一线的扩张通路。

        再有就是沙俄,他们虽然在西伯利亚被北海军打的抱头鼠窜,但在哈萨克草原方面,已经建立了多条要塞线,对其实施分割包围。此外他们还向中亚各汗国派出“使团”以收集情报,为进一步的蚕食和征服作准备。

        对此时的中国而言,在帕米尔以外的各国中,巴达克山和浩罕这两个布哈拉汗国解体后分离出来的政权极为重要。他们不仅和中国接壤;而且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满清这些年与布哈拉、阿富汗等中亚西部大国交往所必须依靠的中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