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协奏曲被奏响之后,方正第一时间完成全面解析的,自然就是黑崎一护的肉体。

        然而在解析完成之后,方正所控制的黑崎一护,稍微在肉体的自然条件反射下,眨了眨眼睛。

        在眨眼之后重新睁开的同时,原本已经传播向周边,将以黑崎一护为圆心的大片区域,全面达成解析的原子协奏曲,就出现了大量的杂音。

        方正造就的协奏曲,是一种容错率极低,低到普通人类甚至难以想象其恐怖程度的玩意。

        协奏曲所笼罩的距离越远,范围越大,事物越复杂,涉及的精度越高,容错率就无止境的向零逼近。

        就像是打台球一样,哪怕只是一点台球桌高低的不同,台球与台球杆摩擦面的细微不同,都有可能导致某次的失手。

        但协奏曲的难度,可比起打台球更加夸张太多太多。

        和打台球一杆进洞一样,一个人类在地球的外太空中丢出一颗石头,有可能花费数十亿年的时光,横穿整个银河系,命中银河系另一头另一颗真空中运动的小石子吗?

        至少在纯粹的概率上,这并不为零。

        可如果能够精确的得到整个银河系所有物质在接下来数十亿年里,包括真空能量涨落的幅度,精确到普朗克尺度。

        那么,看似离谱的投石子,只要锁定确切的时间方向力度自旋,星球轨道、引力弹弓、微引力扰动、光帆效应、真空涨落误差等等全部因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