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非常有趣的是,耆那教在现代的印度也依旧存在,反而佛教却不见了,大概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教义和规矩,才能持续存在下来。
见人已到齐,孔雀国主道:“让众位过来,是有事要与众位商议:一、耽摩栗底的人已派僧侣前往大秦国。”
这事好理解,耽摩栗底是孔雀国有名的佛教兴盛之城,其等派僧侣往大秦国,明显是看到如今的王信奉耆那教,怕佛教受打压影响到他们,去大秦国传教留后路。
一人道:“王,耽摩栗底那些人想要到秦国传教,他们在给自己准备后路!”
孔雀国主点头道:“我也是这般以为,但对此事,众位认为当如何处置?”
沉默了会儿,一人道:“王,不如让他们去吧,其等若真能在秦国传教成功,就不会再将心思放在吾国,到时其等离去,我教便无须与其等交恶。”
另一人反对道:“倘若其等在秦国传教成功,却不想离去,仍觊觎国内,又当如何?到那时,其等有秦国为退路,更难处置。”
这话在理,佛教要是跑到了秦国,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很可能会变得更加麻烦。
实际上,他们属实想多了,且不说佛教在如今的大秦能否扎根,就算成功扎根,在华夏的文化影响下,也会变成华夏佛教,然后不会再传回他们这。
“王,应当速派使者往那秦国,与秦国之王讲明佛教弊缺,不可让其允许佛教在秦国内发展壮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