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在一开始就知道这局游戏的解法。
哪怕对于大部份人来说,玩石头剪刀布赢过镜子里的自己简直是天方夜谭,但齐斯确确实实知道该怎么做。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镜子里的倒影投注过不少的注意,那时候他尚未学到镜面反射原理,也无法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对镜中那个相似的人就是自己这件事拥有明悟。
在他看来,那完全是处于另一个世界的、未知由来的存在。
很多学者用镜子实验来衡量动物的智慧,但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能否分辨出镜中的自己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认知。
清楚地知晓自己的长相,并且相信其独特性与真实性,故而能够判断镜中影像的附庸关系。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齐斯对自己的形象缺少准确的概念。
在他的认知中,他可以是任何物体,包括鸟兽虫豸、花草树木,甚至一团无机物,一摊黏液或者触手。
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对镜中那个苍白阴郁的小孩儿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好奇。
言语是不会得到回应的,他又开始比划手势,从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玩起。
在成百上千次平局后,他终于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也认清了镜中那人和自己的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