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沉舟眼中精光暴涨,直视莫擎苍:“真人此言,未免太过理想,觉险而避乃机缘所至,非人人可期。”
“纵能预知,世间亦有避无可避之劫!释迦成道,天魔阻路,尚需行金刚怒目,降魔手段!强如泰山,亦有地龙翻身,雷霆加身之时,一味清修避让,不修破障锋芒,遇真正大劫,岂非如朽木遇天火,顷刻化为飞灰?此非逍遥,实为坐以待毙!”
莫擎苍眉头微蹙,显然没料到李沉舟词锋如此犀利,更引佛门典故与自然伟力反驳。
但他道心稳固,立刻回应:“释迦降魔,乃成道必经之劫,非常态。金刚怒目,亦是慈悲护法。神通越强,所引劫数愈重,魔障愈深。”
“阁下拳意浩大,锋芒所指,仇怨必结,因果缠绕,如同身处漩涡中心,纵然天下无敌,亦是举世皆敌。此等境地,如同手持绝世神兵,却日日与顽石硬碰,纵使神兵不折,持兵者亦难免身心俱疲,伤痕累累。唯有超然物外,不滞于物,方能得真正大自在。”
他目光灼灼,劝诫:“阁下已临深渊之畔,何不放下这杀伐戾气,以阁下之天资,体悟泰山厚德载物之真意,方有望如这泰山长生久视。”
泰山,玉皇顶,阴影深处。
几双眼睛,死死锁定着封禅台上对峙的两人。
“莫真人不错,以泰山地脉与千年人文精神为基,辅以这‘请岳大典’布下的阵势,言语如刀,直指本心,已将李沉舟的气势压制了下去。”
刘沐白在暗中低语,闪过一丝赞叹。
莫擎苍的话引动整个玉皇顶的气场,如同泰山压顶,扰乱李沉舟的精神世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