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行为,刘桐自身也是十分了解的。

        举一个这一点都不过的例子,就能够证明这个过程和结果。

        把蔡琰当做是一起共事的兄弟,他了解你的所有事情,并且具备公开权,流传权,而是因为职责的因素,她必须进行公开和流传。

        但是同为好兄弟,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很好,能够书写一下春秋笔法。

        但是为人又很正直,不愿意书写假话,那么最后应该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蔡琰做出了这种让步,刘桐自然也是有自知之明。

        既然看到即为真,那么在蔡琰面前,表现好一点不就得了吗?

        到时候蔡琰自己能交待过去,刘桐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黑历史流传出去。

        非常完美,不是吗?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内心当中还是有一些心痛的。

        自己提出来的武庙,其建设计划,以及建设规划,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刘桐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个大型建筑了,虽然相比于其他建筑而言,投入的成本确实会少很多,但是最后的结果,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反正不会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