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于济滔注意到墙上挂的那幅毛笔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他见此书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颇为赞叹,连忙呼唤过来小二:“不知此书是何人所写?在下想请教一下这位先生。”
一听这话,小二便偷着说道:“哎呀大人,要是早些时我就和你说了。但现在这洛阳城是张清梦的脚下,有些话……”
“没事,只要小声说便好了……”清梦掏出几两碎银子,轻轻放到小二的手里。
那小二清了清嗓子,将二人凑近跟前:“一看二位便是懂书法之人,我也不瞒大人,此书法乃是京城上官公子路过所留,名似乎是单字庆。”
“此人和张清梦又无勾结,为什么不敢大声说呢?”清梦故意询问。
小二摆了摆手:“您听我讲啊,这上官庆大人仗着年轻气盛,硬是把众位大员怼的哑口无言。有段日子声称丞相要谋反,若非此人力排众议保住,估计这张清梦早就入京了!”
“如此耿直之人,为何还能立足于朝廷?”于济滔继续套话。
“这杨将军倒也是怪,上官大人在朝堂把他一顿臭骂,杨将军反而更加重用。还有一点,他的背后可是上官家族,这可是名门望族啊。”小二讲的眉飞色彩,几乎忘了正事,还是被几声茶客招呼才连忙跑去。
于济滔接着对清梦说道:“观书法可识人。济滔观此笔迹,定是刚正不阿之人。郑公若要成就大业,此人必不可少。”
安顿一周后,清梦再一次制定入京战略——于济滔率领关琅、东方园及一万士兵进攻岫山。清梦则亲率穆鸣锐、尼皓、高鱼及一万士兵夺取汵谷关,二军最后融合一处,直取京兆府。
汵谷关位于洛阳与京城之间,相距两地较近,战略意义不必言说。杨敏在受到一众朝臣的蛊惑下,决定亲率三万军驻扎于此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