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会在《在人间》里吗?”
日本东京,中央区某别墅。
森哲太郎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随后看着它陷入了长长的沉思中。
自从北川老师将创作重心转移到大众文学上,并逐步减少纯文学的创作后,他写北川秀评论稿的次数也跟着减少了——
他靠吹捧北川老师成名,但他也深知这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如加藤周一老师般在日本评论界青史留名,而不是像“一郎”石田恒泰那样殒落的悄无声息,他就必须得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抱着这种信念,森哲太郎趁着北川秀写一系列大众文学作品之际,先是跑去法国深造了一番,回来后又跟着加藤周一学了半年。
直到确信自己的文学鉴赏和评论能力突飞猛进后,他才重出江湖,再度开始写起文学评论稿。
上次《文艺》编辑部喊他帮忙写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介绍稿时,森哲太郎还不太清楚《童年》的具体剧情和设定。
现在4月号《文艺》发了,《童年》的单行本也在如火如荼的制作中,他又从朋友那儿分别搞来了沙俄版和英文版的《童年》,货比三家之后,他对这部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开始看《童年》时,森哲太郎还有点提心吊胆,觉得北川老师把大家期盼的“美好童年”写的如此致郁,即便背景板在十九世纪的沙俄,搞不好也会让日本读者们水土不服。
现在看完了《童年》,他心里的这种担心瞬间消散,剩下的只有敬佩和甘拜下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