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是好东西了,就是一国的律法,其实也是为了更多更好地服务于那些权贵。这个道理贾平安只是那么轻轻一点,龚知贤便马上闭紧了嘴巴。
两人皆不语,眼见时机差不多了,贾平安跟着又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饵说道:“龚祭酒,娄司业,下官已经想过了。一旦经商赚了钱,以后每月我都会提供各类书籍共五百册,至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完全由翰林院来支配,怎么说,我也是翰林待诏,翰林中的一员不是?”
一说到各类书籍共五百册的时候,娄通闻双眼瞬间就亮了起来。
这可是五百册,即便是他们翰林院所有的官员什么都不做,只是抄书的话,也就只能收获这些了,但贾平安一人就可以创造出来,这不是大成绩是什么。
想着这是值得的,娄通闻的目光就不由自主向着一旁祭酒龚知贤的身上看去,显然他是同意了,现在就等着上官的态度了。
“五百册只是刚开始,一旦我赚到了银子,以后只会更多,便是一月八百册,甚至是一千册,或是更多也不是不可以的。”贾平安眼见龚祭酒还在犹豫,索性又一次加上了筹码。
“好,这件事情老夫允了,贾老弟,你放心大胆的去做,翰林院这边,还有读书人这里,由老夫来负责解释。”
终于,听到一千册和更多的时候,龚知贤开了口,终于选择了妥协。
龚知贤做为当代大儒,他并非是贪财之人。刚才之所以犹豫,想的就是自己怎么劝说其它人。毕竟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贾平安的苦衷,读书人多么金贵,弃文从商,这可是一件相当丢脸的事情。
尤其对于一些思想顽固的老夫子而言,那是绝对无法理解的。
但当听到只要赚了钱,以后所印的书册就会越来越多,直到一千还要往上之后,他终于有了底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